现如今,家装建材行业正发展的火热,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与日俱增。市场普遍存在顾客被宰的现象,或许还有很多消费者根本不知道。下面是揭秘家装建材行业八大潜规则,需要购买建材的你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课哦。
“这个潜规则,一些商家心知肚明,装修业内人员也都明白,不仅在衡水,其他城市也是这样。”该业内人士说,他在多个城市做过装修,对这些情况很清楚,不愿看到这个潜规则造成很多无谓的浪费,更不愿看到很多人赚昧心钱,所以说出这些内情。
一、 回扣比工钱要多得多
“买木料的回扣在10%,油漆更多,有的拿回扣达几千元,比工钱还多。”近日,一名装修业内人士透露,房子请装修队施工,除约定包工包料之外,购买建材存在“潜规则”,有的施工人员拿回扣惊人。
一些业主装修房屋,不是找正规的装修公司,而是请由水电、木工、油漆、瓦工等“散兵”组成的装修队。讲定工钱后,业主可能不懂或为了省心,委托施工人员购买装修材料,这时施工人员会尽量多报需求量,比如乳胶漆,本来5桶足够,装修人员可能开出7桶。这样,他们在购买时可以多拿提成。当然,装修过程中,业主是看不出乳胶漆多两桶,因为装修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会将整桶的乳胶漆倒出掺上其它材料,然后悄悄倒掉。
有的业主采取自购建材,装修人员会推荐卖场或专卖店。建材买卖认熟不认生,一般业主去买,价格相对较高。施工人员只要看一看业主购买的清单,记住具体的购买点,然后悄悄找到销售人员还是可以拿到一笔回扣。
该装修业内人士带记者到一家建材市场,以购买石膏板来证实所言非虚。在一家店面,该业内人士向销售人员称要购买一些石膏板。销售人员当即问他是给自己买建材,还是替人买。听说是自购,销售人员称16元一块石膏板。该业内人士解释,要是说替人买,开出的价要高一些,店家要按比例给回扣。
二、玩概念 地板抗菌是炒概念?
近年来,木地板生产商们纷纷打出“银离子抗菌”“光触媒抗菌”“纳米抗菌”等新概念,抗菌地板逐渐成为地板业的新宠,但市场上抗菌地板鱼龙混杂,让不少消费者难辨真假,花了冤枉钱。
事件:铺“抗菌地板”幼儿得皮炎 家住路北的张女士在去年10月份,装修房子时花了两万多元铺了一种抗菌地板,当时导购说抗菌地板能杀灭细菌,还说“即使睡在这种地板上也不会患上各种皮炎,而且能有效杀菌,还能杀死房间里存在的潜在细菌,家里人也不会经常生病,绝对有益身体健康。”但是,最近不到两岁的儿子由于经常在地板上玩耍,胳膊和腿上都长满了红疹。当刘女士来到当初买抗菌地板的店铺讨说法时,商家却否认曾有上述承诺。
专家点评:中国科学院抗菌材料检测中心主任史维明表示,商家口中的“抗菌”和消费者观念中的概念不同,商家所说的“抗菌”只是降低地板表面的细菌,并不等于杀菌,消费者千万别把抗菌和杀菌混为一谈。目前市场上的抗菌强化地板都是在基材中添加了抗菌剂,无论使用何种抗菌剂,都无法杀灭空气中的细菌,抗菌地板只能对地板表面的细菌起到一定的“抑菌作用”,消费者大可不必追求类似“抗菌”等概念。
三、 假洋品牌 挂进口羊头卖国产狗肉
走进家居卖场,名字和款式都“洋味儿”十足的高档家居品牌随处可见,难辨真假。有业内专家指出,很多洋家具其实都是在国内生产,在海上走一圈,办一个出关和进关的手续就变成了进口的,这些“土产洋货”的成本只有进口家具的20%~30%。
事件:潇洒走半年,进口摇身变国产
一年多前,王先生在某卖场买了一套号称是意大利著名家具品牌BALLABIO价值80万元的家具,但用了半年,这套家具就出现了多次小毛病,先是合页松动,导致柜门关不严,然后是柜子隔板突然掉了下来……于是王先生找到了有关家具检测部门,检测结果让他大吃一惊,这套家具是纯正的国产货,而且价格很低廉。于是他将卖场和家具经销商告到了消协和法院。
专家点评:中国家具协会秘书长朱长岭表示,目前市场上真正的进口品牌家具只有不到三成。假冒进口家具由于省去了关税、海运、报废率等费用,成本比真正的进口家具低得多。虽然这样“土产”洋家具成本只是真正进口家具的三成左右,但是售价却只比真正的进口家具低20%左右。 而且现在一些假洋家具不锯开看内在材质,连专家都难分真伪,所以在购买进口家具时要慎选家具经销商,并且一定要求其出具报关单,查看原产地证明、装箱地点等。
四、 傍名牌 背靠大牌好挣钱
饮水机本非家庭装修中的必需品,但随着人们关注健康的全面升温,饮水机也悄悄走入很多人家。我们所说的饮水机,是安装在整个房屋的水循环系统内的,变自来水为饮用水的机器,一般安置在厨房的橱柜下方。在装修完毕后再安装饮水机,比较费事;最好是在定制橱柜时一起考虑。于是,一些饮水机厂家索性搭上名牌橱柜这个靠山,与橱柜捆绑消费,成为橱柜高级配置中的一部分,单价也翻着跟斗般上扬。
事件:昂贵柜橱自带廉价饮水机 陆小姐的新房在南城,水质不好,所以在装修初期她就要装饮水机。在比较过程中,她发现有款名牌橱柜报价中就包含一台饮水机,号称是国外技术,光饮水机部分的成本就有5000元。虽然全套橱柜算下来价格不菲,但陆小姐为了日后的健康生活还是决定签下订单。装修后,才发现这款捆绑销售的饮水机并未改善水质,经过过滤的水仍然有浓重的自来水味道,后来经检测发现矿物质含量超标,与没过滤几乎没有区别。
专家点评:很多饮水机商家都主打健康旗号,但如果不提高技术含量,而靠变相的促销手段来吸引消费者必定是错误的,今年8月1日后全国对饮水机品类实行了强制认证,这种不合格产品肯定会随之被淘汰。
五、 偷梁换柱 一双慧眼也难逃忽悠
偷梁换柱手法在家居行业很多,比如基材标明为“赛鞋豆木、杉木、贴木面”,实际是“细木工板贴木面”,根本不是所谓的实木家具,而是“人造板贴皮”家具;再比如标价签上标明基材为“柚木”,其实面料是“柚木面”,内芯为“密度板外贴柚木面”,根本不是“柚木”实木家具。
事件:人造革冒充昂贵牛皮
王先生于去年底花了6000元买了一套6把“牛皮椅子”,买回家后他有点不放心,于是他请了有关检测机构进行检测,结果发现所谓的“牛皮椅子”全部是人造革做的。负责检测的负责人告诉他:“最近家具市场上‘假牛皮’充斥沙发市场,鱼目混珠相当严重。另外,一些沙发厂在沙发设计上花样百出,牛皮面却越用越小,仿牛皮、移膜等人造材料被大量用到沙发上,价格却不菲。”
专家点评: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消费指导部主任罗刚强调,目前市场上每平方英尺正宗牛皮市场价约为15元,移膜革约8元,超纤维5元。仿牛皮与牛皮做得非常相似,内行人也很难区别,其生产成本不到正宗牛皮沙发的一半,由于款式新颖,加上营业员在介绍时往往采用虚假手法,致使不少消费者上当受骗,因此在购买沙发时一定要弄清沙发皮质真实名称,以及皮质使用的部位和产地,并签订《家具买卖合同》,索要《家具使用说明书》,不可被“低廉”价格所忽悠。
六、 假套餐 温柔陷阱,宰你细水长流
不少家装公司为抢占市场份额,纷纷推出按面积计价为主要特征的“套餐”模式,卖点多多,令消费者眼花缭乱。多数人关注套餐式装修,是因为它的单价便宜,诸如2××元/平方米、3××元/平方米等多种价位,还有“两三万块钱,房屋简装、精装”,看上去很诱人。再看看装修菜单里提供的配套产品,洁具、瓷砖、乳胶漆、电线、管材、开关、木芯板等也基本到位。表面上看,家装套餐挺实惠,但在实际操作中,会有许多想不到的问题“冒”出来。
事件:报价三万二结账五万四
张先生的房子102平方米,咨询了几家装饰公司后发现,别说一线品牌公司,就是二三线的家装公司也要5万~6块钱。这时某公司“2××元/平方米特惠装修套餐”的广告让他动心了,张先生立即进行了咨询,发现这个报价是不含税的,加上税费、水电改造项目预收金额等,装修公司给出的报价在3.2万元左右,张先生当时觉得价格可以接受,就签了合同,没想到真正的麻烦在后面。
水电改造实际量下来一共是5300元,比预交金额高出4300元,由于这时张先生已经付了全款的80%,容不得反悔,只好认了。接下来的增项更是层出不穷,采暖设备1400元,安装费560元,防水1540元,拆风道100元,铲墙皮570元,踢脚线600元……所有增项,只要是合同没有的全部要另外加钱,最离谱的是橱柜,总共3延米的橱柜说是不能做到顶,因为张先生家的房子和标准的房高差5cm,要做到顶就要加价;材料如果选烤漆的,又要一延米加300元,下水管要防潮的再加300元,加做刀架还要300元,算算仅橱柜就比合同上的数额增加了3500元。而当初选择套餐的时候,设计师说想要什么到时候随便挑,加钱的事只字未提。
装修结束,张先生一共花费了5.4万余元,比合同金额高了2万多元。
专家点评:多数套餐的报价都只含有最基本的工艺,而像拆墙、打洞、加隔墙、做防水等必备工序,都得再加钱;有些套餐所含的橱柜、免漆门等均有数量限制,不少消费者感觉不够用,如果要求增加自然也得加钱;有的低价套餐不含水电改造等,对于含有两个卫生间的户型,套餐式装修则只包含一套卫浴设备,第二个卫生间仅含地砖、墙和顶面涂料等,虽然每一个套餐都可以升级,但升级的部分都得客户买单;此外,一些套餐式装修对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设有保底价,全部按90平方米计算,而90到100平方米的则全部算作100平方米。由此,诸多“不可控”因素,最终导致一些家装套餐“低开高走”。
不少消费者在签订合同前,并不了解这些情况,而设计师通常也是“你不问,就算你知道”;同时,家装套餐很难满足个性化装修,其固定的主材品牌和款式,选择自由度不高。
因此对装修套餐升级要谨慎,一些家装公司推出的升级换代套餐,会使消费者的花费远远超出预期;合同要清楚,要详细了解装修涉及的所有程序以及合同的内容,标注清楚材料的品牌型号,变更项目一定要在合同中加注补充条款。
七、 虚假优惠信息 文字游戏 骗你没商量
不久前,一家家居卖场打出一则广告:“全场地板每购满$2000,送$1000”,让人看到后心动不已,因为这相当于商品打五折销售,非常实惠。殊不知,这实惠岂是那么容易就得来的?
事件:此$1000非彼人民币1000元
段女士购买了2000多元的地板后要商家兑现广告中承诺的送1000元人民币时,卖场收银员却解释说:“送$1000”并不是送现金,而是送下面小字标着的“瓷砖抵扣券”。 段女士认为,广告上明明是用人民币的符号“$”进行标识的,所以“送$1000”应该理解为送现金1000元,而且广告中 “送$1000”的字体很大,十分醒目,而“卫浴抵扣券”字号不到“送$1000”的十分之一,字的颜色是黑色的,在深桔黄色的背景下很不明显,因此不能认同“送$1000”与“卫浴抵扣券”是等同的。这些规定,报纸广告宣传上都没有说明,因而卖场的这些说法是无效的。为此,段女士不禁发问:这家 卖场不是在欺骗消费者吗?
专家点评:买赠这种促销方式虽然老套,但是看起来还是极具诱惑力。有不少消费者购物拿到回馈券后心里泛起了嘀咕,想要得实惠还得再花钱,商家是在促销手段上对消费者心理的一种诱导,他们抓住消费者意欲满足打折需求的心理,在无形中会使消费者产生一种循环式消费的可能。企业要生存要持续发展,必须以诚信为本。一个企业应该将精力放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上来,而不是靠在广告宣传上玩一些文字游戏,暂时蒙蔽一下消费者的眼睛。如今的消费者不再是当年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消费者了,他们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。欺骗消费者就是欺骗市场,其结果只能是失去人心,丢掉市场,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。
八、 真假监理 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
家装过程中充满陷阱,“家装监理”就像救护队一样应运而生。现在,有些装修公司自身推出了“家装监理”服务,他们把自己公司的工程质量检验员称为“监理师”,并承诺“免费监理”的服务。有人指出这招只是幌子,换汤不换药。消费者最好认清什么才是合格的家装监理,弄清他们能够提供怎样的服务,以及如何才能选择一个合适的监理。
事件:请“监理”也出质量问题
吴女士2006年5月初开始装修,找了一家带有 “家装监理”服务的装饰公司。在装修过程中,该公司确实派出了一位工作人员隔日就去吴女士家查看,并写下监理日志。双方合作非常满意。装修工程一直到7月底结束,吴女士一家随后入住。
但在11月,吴女士发现一个卧室的地板非常潮湿。难道是地板质量出现了问题?连忙与厂家联系,但是厂家人员上门一看,发现地板下面有水,明显是工程质量问题。11月25日,装饰公司派来项目经理,把地板撬开后发现,地板都泡在了水里面。随即做水压试验,发现卫生间水管接口有问题,有渗水现象。
虽然装饰公司答应修理,但已经入住的吴女士将再次经历敲敲打打的装修过程,给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。当时请带监理服务的装饰公司就是为了防止出现这种事,结果还是发生了,这样的监理有何意义?请监理就是来帮忙把关的,保证装修工程万无一失,省去今后入住的麻烦。但是监理人员却没有尽责,导致出现渗水这种大事故。
专家点评: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,家庭装修应该找第三方监理。作为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家居装饰监理公司应该是独立的法人单位,必须具有建设部颁发的工程监理企业资质证书。其职责是受业主委托,对家居装饰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理。请第三方监理把关,让消费者花在家居装修工程上的钱更实在,也能使用比较好的建筑材料。另外,由于监理公司的专业背景和第三方角度,在对家装工程进行价值评估、工程损失裁定等方面都能“防患于未然”。
由于一般消费者对家装建材的鉴别能力弱,缺乏相关知识,极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。所以,家居建材行业的商家们除了对消费者隐瞒知情权外,更是把产品宣传得天花乱坠,使消费者丧失辨别能力,多掏钱购买价格昂贵但名不副实的产品。而对于商家来说,某些宰人之道早已成为整个行业的潜规则,你不奉行就生存不下去。家居市场与任何一个行业一样,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,许多误导由此而生。 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五十条明文规定,不允许经营者对商品或服务做令人误解的虚假宣传。但在家居消费中,虽然消费者的合同意识、标志意识以及货比三家的意识在逐步增强,而误导、“潜规则”如此之多,大多数人只有在装修完了,上过当了,也才明白了。
以上是衡水装修第一网为您整理报道!